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AG 真人百家乐试玩平台|如何看待“中国式”教育:家长全副武装搭帐篷陪读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9:54    次浏览

古有书童在旁陪读,今有家长亲自上阵。 最近,网上流传一组图片,杭州少年宫外搭了二十多顶帐篷,吃喝装备齐全,不知道的以为在周末组团游玩。其实这些家长都是在等孩子下课,因为想让孩子多休息一会,担心时间不够,就带了帐篷就地休息。现在的家长就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白天上完课,晚上要上补习班,周末还有兴趣班。这种既让家长操碎了心,孩子又苦不堪言的“中国式教育”,适合每一个孩子吗?爱哈博(微信id:iharbor1)解读:这则新闻报导的现象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家长在外陪读的行为、二是陪读的对象:孩子上兴趣班。我们分别来看:首先,“家长陪”这件事在现实生活中太常见了:孩子晚上写作业,家长陪在旁边;孩子去上辅导班,家长陪着等下课;孩子中考高考,家长陪着在考场外等待……很多人在痛斥这种现象,认为是“中国式的病态教育”,那么这件事真的病态吗?恐怕没那么简单。一个现象出现了,背后可能的原因众多,不是一个评价就可以概括的。家长陪读,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和需要注意的事项:1、孩子的需要比如,低年级的孩子在写作业时,一开始没有什么自主规则意识,是需要大人在一旁给予指导,学着培养习惯的,这就像一个小宝宝还不会穿衣服,需要爸妈手把手教,现在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还不会自己好好的坐在桌前坚持学习几个小时,这也是需要教育者去随时观察指导的。但是,这种陪伴最终是指向分开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最后独立的去完成一些事。2、客观现实的需要比如,孩子周末上的辅导班或兴趣班距离家里一个小时的路程时长,而课程只有两个半小时。父母在孩子上课的时候在外等待只是迫于客观原因的限制。但是,家长在这段时间做些什么是可以思考的,像这个新闻中,家长在帐篷里看书,是在利用时间补充知识还是随便翻翻?玩手机,是在处理工作还是纯粹的娱乐消遣?睡觉,是借机休整还是因为无所事事?不管做什么,家长只要觉得不是在浪费时间,那也无可厚非。3、家长的需要陪着孩子,如果不是因为孩子和客观情况的需要,而是出于家长自己的原因,其实是没太有必要的。比如,孩子已经足够大,懂得学习的方法,家长总在旁反而会激发孩子逆反、拖延的问题;每年高考的时候,我们看到大批父母等在考场外,当然他们是想为孩子这个关键的人生阶段作见证,但孩子真的需要你的等待吗?如果不需要,你可能只是在缓解自己的焦虑。其次,关于“兴趣班”究竟有没有必要,最重要的是看孩子本身的需求。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引申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家长在这时个性化的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进行引导,甚至孩子自己就很想上某些兴趣班,那就是为其提供发展自身特点的良好环境,给予支持。相反的,如果是家长跟风,看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兴趣班,自己的孩子不上就会落后,这则是从家长自身的角度出发,是在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焦虑。在上兴趣班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把握好“度”。以往,在儿童教育并未得到大众和专业人士的关注时,一个孩子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没有保障,更不要说去考虑其兴趣,渐渐地,随着社会对儿童教育关注度的提高,我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张、个性化发展,这无疑是时代的进步,但是,大时代的进步中,很多人缺少了自己的思考,迷失在里面,就造成了“跟风”,别人这么做我也这么做,而不需思考具体的好坏。所以请家长们把握好度,为孩子的全面个性发展是好的,不要忘记这个出发点。同样的,不管是这两个现象的任何一个,我们都可以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他喜欢上这个兴趣班吗?孩子希望回家还是不喜欢路途颠簸也愿意在帐篷里休息呢?家长和孩子在帐篷里是怎样度过的休息时间呢?我们可以假象有两种家庭,一种是,孩子上了一上午课,中午放了学就回到帐篷里,父母在自顾自的玩手机,和孩子一起安静的吃完了买回来的饭,但其实孩子有很多东西来不及分享给爸爸妈妈,就程式化地继续去上下午的课了;另一个家庭呢,孩子在课上有一幅画怎么也画不好,回来后和父母在帐篷里分享其自己的委屈和失望,父母及时的给予回应和支持,孩子恢复了信心后继续去上后面的课程了。故事很简单,只是告诉我们,搭帐篷陪孩子上兴趣班,这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是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个体,关注每一个家庭是如何与孩子互动的,这才是真正的为了孩子。